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病虫防治 >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,栽培中的重要环节

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,栽培中的重要环节

发布日期:2019-12-12 11:09:42 来源: 编辑: 阅读: 0
  菊花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,栽培中的重要环节

  病虫害的防治是菊花栽培中的重要环节,为提高开封菊花的观赏价值,应本着以防为主,防重于治,综合防治的原则。在防治的过程中,要注意对防治的病虫不要只使用一种药物,要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交替使用,以防发生抗药的现象


  
      1、菊花褐斑病,Septoria chrysan-themella Sacc

  危害症状:初发病时叶片上出现园形或椭园形病斑,病斑大小不等呈黄色或紫褐色,后期转为暗褐色下陷的病斑,逐渐扩大,严重时多数病斑相连,叶面焦枯,而后脱落。

  发病原因:发病期为4-10月,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器在病叶上越冬,借风雨传播,秋季多雨发病严重,植株过密发病也重,气温高时发病迅速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病叶减少病源,选择健壮母株进行繁植。浇水时避免弄湿下部叶子,雨后及时排水。定期喷施50%多菌灵800液,或75%百菌清800倍液,每7-10天一次。

  2、菊花花叶病(Chrysanthemum virus b,CVB)

  危害症状:多表现在嫩叶上,使叶片皱缩畸形,有花叶或植株矮小,发育不良。花瓣染病时会曲折萎缩失去光泽,严重时影响正常发育。病源:菊花B病毒又称菊花花叶病毒。

  发病原因:主要传播媒介是蚜虫,绿盲蝽,以及人工带菌操作不注意消毒而传播,多为接触感染,发病多在4-6月。

  防治方法,及时防治蚜虫和绿盲蝽的危害,发现病株及时拔除。可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50%甲基托布津1200倍叶面喷撒进行消毒,防止传播,适当降低温湿度,加强管理,采用健壮菊苗。

  3.菊花锈病Puccinia horiana P.Henn.

  危害症状:发病初期在叶面出现小的变色斑,呈黄色锈斑,逐渐变为褐色,叶背面病斑很多,发病严重时会早期枯死。

  发病原因:发病期4-10月,一般是越冬病株,来年春季在新苗上发生,由病菌孢子感染,在阴雨天气易发病。

  防治方法:发现病株及时清除,烧掉。选留健壮无病的菊株作母株,培育菊花的圃地,应选择在阳光充足,排水良好,地势高的地方。从小苗期就进行预防,可用1%波尔多液,粉锈宁3000倍液,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1000倍液10天一次交替喷撒3-5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生。

  4.菊花白粉病Oidium chrysanthemi Rabenh.

  危害症状:主要危害菊花叶片,叶柄及嫰梢和花蕾。发病初期,叶片生有圆形粉状斑,逐渐扩大,发病时叶片象撒了层白粉,叶片扭曲变形,花蕾不能正常开放,严重时菊株枯死。

  发病原因:发病期8-10月,由白粉病菌侵害发病,随风雨传播,发病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和菌丝体,通风不良,光照不足,风雨天气,易发病。

  防治方法:开封菊苗培育在通风透光处,放置不能太密,防病于苗期开始,可用70%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,粉锈宁3000倍液,多菌灵1000倍液,10天一次,交替叶面喷撒,3-4次即可防治。

  1、朱砂叶螨又名红蜘蛛etrangchus cinnabarinus(Boisduval)

  属蜱螨目,叶螨科。成虫为米红色,幼虫为黄白色。

  发生规律:多发生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,以7-8月份最为猖獗。红蜘蛛以口器刺入菊叶肉吸吮叶液,造成叶片干黄枯死。对菊花危害极大,如防治不彻底,可危害到冬天。更为严重的是在花期红蜘蛛潜藏于花瓣中,群集拉丝结网,很快使花朵凋残。

  防治方法:清除菊圃内的落叶杂草,冬春季在菊花圃地喷撒波美1-2度石硫合剂1-2次,以减少越冬虫口密度。3-5月喷撒40%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3-5次,可杀死成虫和卵,并破坏雌虫的生殖能力,7-9月虫害严重时用20%灭扫利2000倍液,40%扫螨净粉剂2000倍液交替叶背喷撒2-3次效果特好。

  2、菊姬长管蚜又称蚜虫Macrosiphoniellasanborni(Gillette)

  危害症状:成虫和若虫主要集中在嫰梢、叶柄和叶背危害,有时也在花蕾及花冠内危害,蚜虫以口器刺吸菊株养分,使受害叶片发黄变形、干枯、脱落,危害花瓣时可使花容减色,很快凋邂。

  发生规律:蚜虫以胎生小蚜虫的方法繁殖后代,一年约发生十余代,全年有两个高发期,分别在4-5月份和9-10月份。

  防治方法:可用40%氧化乐果1000倍液,敌敌畏1000倍液叶面和叶背喷撒,两种农药交替使用,可防蚜虫的抗药性。虫害严重时可用40%快灵可湿性粉剂2000-3000倍液喷撒,效果特好。

  3、菊潜叶蝇(夹叶虫)Phytomyza atricornis Meigen

  危害症状:菊潜叶蝇是杂食性害虫,成虫在菊叶背面产卵,卵多产在叶片边缘的叶肉里,幼虫孵出后在菊花叶片内潜食叶肉,在菊花的叶片上形成弯曲的潜道,虫害严重时,菊株的所有叶片都被侵害,叶片斑黄枯萎,影响观赏,如防治不力可蔓延整个菊圃。

  发生规律:在3月下旬即有成虫出现,一年可发生5-7代,虫害发生期在4-10月份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摘除虫叶烧毁,花期过后将危害植株全部剪除,烧毁或深埋。潜叶蝇要以防为主,从菊花苗期开时,可用80%敌敌畏1000倍液或40%氧化乐果1000倍液叶面喷撒10-15天一次,交替喷撒4-5次即可防治。如发现叶面出现细小虫道时,要及时喷药,可用15%阿维毒乳油1500倍液或0.2%爱诺虫清乳油1500倍液叶面喷撒,均有很好的效果。

  4、小地老虎又叫土蚕、地蚕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

  小地老虎是一种地下害虫,危害菊花根茎部及下部叶片。幼虫体长37-47毫米,体色绿褐。成虫体长16-23毫米,前翅暗褐色,后翅灰白色。蛹长18-24毫米。赤褐色有光泽。(图)

  发生规律:蛹及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,3-4月大量羽化,以第一代幼虫发生为数量最多,约在4月下旬―5月上旬危害最重,咬断菊苗茎基部,造成缺株,主要危害盆栽菊和地栽菊的幼苗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菊圃的杂草,人工捕捉,在虫害发生时,清晨检查苗地盆内的断苗,追踪捕杀幼虫。用灯光诱杀成虫,用90%敌百虫500倍液喷伴草段,进行诱杀,用地虫灵或呋喃丹伴土撒在菊苗周围,效果也很好。

  5、螟虫又叫食心虫Ostrinia furnacalis

  发生规律:8-9月间在夜晚飞出,在菊花嫰心里产卵,幼虫灰褐色,体长3-10毫米,危害芽心,把嫰心吃光,9-10月危害最严重,幼虫钻入花蕾蛀食,花蕾一经虫蛀即告报废。因此食心虫是菊花的致命虫害。

  防治方法:8月上旬开始每周喷撒一次45%高效氯氰菊酯1200倍液,或2000IU/毫升高效科诺千胜悬浮剂(生物杀虫剂)400倍液叶面喷撒,3-4次,效果很好。9―10月间早上经常检查,发现被虫蛀芽头及花蕾及时摘除,将虫捕杀,更换侧蕾。

  6、蛴螬又叫白地蚕、白土蚕,是金龟子的幼虫。

  发生规律:金龟子要完成一世代需1—6年,一般一年发生1代。它的幼虫或成虫皆可土下越冬,冬季在30厘米的土层中越冬,春季气度回升,蛴螬也上升活动,土温回升到15度以上时,蛴螬可上升到土层表面活动,夏季温度高时,当年孵化的小蛴螬又下潜到土壤深处,待秋季再回升到土层表面活动。所以春秋两季是蛴螬危害菊花的严重期。主要危害菊花的根部,造成缺株。

  防治方法:土地翻耕时发现幼虫或蛹及时清除。菊花或蒿苗下地时可埋施呋喃丹、地虫灵或浇施千分之一甲胺磷溶液进行毒杀。

  7、菊天牛又叫菊髓天牛Phytoecia rufiventris Gautier

  发生规律:菊天牛每年发生一代,以成虫或幼虫在菊科植物根部越冬。来年4-5月成虫飞出,交尾后,在菊花茎捎部咬成刀切状的伤口,将虫卵产在其中,每个伤口产卵一粒,伤口逐渐变黑,菊花茎捎部萎蔫,并从伤口处折断。幼虫孵化后蛀入菊花茎内,向下蛀食至根部,使整个菊花植株死亡。9月幼虫成熟,在蛀道内化蛹。10月成虫羽化,并以成虫在根际越冬,也有老熟幼虫在蛀道内越冬,来年化蛹,4-5月羽化成虫。

  防治方法:及时清除越冬期带虫菊花老根,4-5月间发现菊花茎捎折断或萎蔫时,应及时清除齿痕下茎干内的幼虫。在早春至6-7月间可定期用敌百虫1200倍溶液或敌敌畏1200倍溶液进行喷洒,可杀死刚孵化幼虫。

  8、灰巴蜗牛(Bradgbaena ravida BenSOn

  (发生规律)灰巴蜗牛每年发生一代,其寿命可达一年以上。成虫蜗牛和幼贝在落叶杂草下或浅土层里越冬,3-4月中旬开始活动,活动期间白天躲藏在草丛或土缝里,晚间出土为害,性喜阴湿。在阴雨天则可整天活动为害。5月初成虫蜗牛在菊花的根际附近疏松湿润土内产卵,初孵化的幼贝群集为害,地势低湿和阴雨以及沟边的菊花受害严重,天气干燥则伏在土内,壳口用分泌物封闭,遇雨又出土为害。11月间成虫蜗牛和幼贝入土越冬。蜗牛喜食菊花叶片、一般下部的叶片危害较为严重,常啃食叶成不规则的孔洞,在叶缘造成不规则缺刻,在受害叶片上有时可发现蜗牛排出的黑色粪便污染叶片。在蜗牛爬行过的茎叶上,常可见到一条灰白色的线带,影响观叶植物的观赏效果。

  (防治方法)春天翻耕土地时发现越冬成虫蜗牛立即清除,清除菊花田间的杂草,用集中堆草方法诱集蜗牛,集中捕杀。在蜗牛活动盛期,可进行清晨人工捕捉集中杀灭。5月间蜗牛产卵期间,勤松土除草,杀灭卵粒。在为害期可用茶子饼粉或呋喃丹、地虫灵等粉剂药物进行防治。

Copyright © 2020 Hbkn.net All right reserved. 花百科

备案号:晋ICP备19002350号-1 |

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爱好者及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若涉及版权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立即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