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斑酷妞

您现在的位置是: 首页 > 资讯

华罗庚的故事[华罗庚的励志故事简短]

2022-03-27花斑酷妞

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、中国民主同盟卓越领导人、杰出的科学家、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、中国科学院主席团委员及学部委员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华罗庚同志,因心脏病突发,抢救无效,于1985年6月12日晚在日本东京不幸逝世,终年74岁。

一、少年时代

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一位小店主家中。因为他的父亲华老祥是在40岁时才得到的这个儿子,因此很担心他的儿子养不大。据说放进箩筐可以生根,容易养活,所以他父亲说过“放进箩筐避邪,同根百岁,就叫箩根吧。后来就是将“箩”字去掉“竹”字头取了罗字, 而“根”与庚同音,那年又是庚戍年,又用了一个“庚”字。这就是华罗庚名字的来历,其中包含着父亲对他的关心和祝愿。

华罗庚小学是在金坛仁劬小学度过的。因成绩不好,他没有拿到毕业证书,只拿到一张修业证书。华罗庚原来也是个很调皮和贪玩的孩子,但他很有数学才能。 有一次,数学老师出了一个中国古代有名的算题——有一样东西,不知是多少。3个3个地数,还余2;5个5个地数,还余3;7个7个的数,还余2。问这样东西是多少?题目出完后,同学们议论开了,谁也说不出得数。老师刚要张口,华罗庚举手说:“我算出来了,是23。”他不但正确地说出了得数,而且算法也很特别。这使老师大为惊诧。

1924年他从金坛县立中学初中毕业,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,因家庭贫困,一年后离开了学校,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当学徒。在此期间,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数学。

华罗庚故居

二、青年时代

在父亲的杂货铺工作期余,他用5年时间自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。1929年,在机缘巧合之下,他找到一份金坛中学任庶务会计的工作,并开始在上海《科学》杂志发表论文。他的论文《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》受到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的重视。

经熊教授推荐,他1931年到清华大学工作。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,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。他自学了英、法、德文,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,被破格任用为助教。他通过自学和努力,从管理员、助教、讲师进而到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深造,1938年,华罗庚访英回国,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。在极为艰苦的生活条件下,他白天教学,晚上在菜油灯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工作,写下了名著《堆垒素论》。但在国民党统治下,这一名著无法出版,只好送到国外出版,直到解放以后才以中文版在我国正式发行。

1946年秋,迫于白色恐怖,他出走美国,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、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。

三、壮年时代

1950年,华罗庚同志响应祖国召唤,毅然从美国回到北京,在途中华罗庚写下了《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》,3月10日,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送了公开信,他在信中说道:“梁园虽好,非久居之乡,归去来兮。”在这封信中,华罗庚喊出了“科学没有国界,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”。回国之后,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,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。50年代,他在百花齐放、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,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、陈景润等数学人才。1956年,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。1958年,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。从1960年起,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,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,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。1978年3月,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。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,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、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。

华罗庚与陈景润

四、晚年时代

晚年的华罗庚身患心肌梗塞症,但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。他还多次应邀赴欧美及香港地区讲学,先后被法国南锡大学、美国伊利诺依大学、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,还于1984年以全票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。1985年6月12日,他在日本东京作学术报告时,因心脏病突发倒在了讲台上,享年74岁。

华罗庚赴日交流前夕

我们敬爱的华罗庚同志,为祖国的四化建设,为加强中日两国人民和科技界人士的友好合作献出了宝贵的生命,实现了他“最大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” 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壮丽誓言。

华罗庚同志与我们永别了,但华罗庚精神将永存,正如所说-人固有一死,或轻于鸿毛,或重于泰山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图文内容花瓣酷妞网收集,来源于网络,转发只是为了更好的传播知识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如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请尽快与本站联系,本网将迅速做出相关处理!